來源:新湖南 時間 : 2025-07-08
分享到:
7月6日,岳陽籍作家余紅長篇小說《洞庭人家》研討分享會在岳陽市委宣傳部會議室舉行。王躍文、閻真、彭東明、沈念等文壇大家,與余三定、陳善君等學者齊聚,共同解讀這部入選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作品。
研討會由岳陽市作家協會主席舒文治主持,岳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峰出席并講話。余友安、段華、黃軍建、楊厚均、劉創、葛取兵、方欣來、袁碩望、萬輝華、蔣正亞、張照生、周愛勇等30多位作家、評論家展開深入研討。
殷切期望:奮力攀登“高原”之上的“高峰”
劉啟峰指出,這是岳陽文藝界的一大盛事、喜事。大美江湖、天下岳陽。一樓憂樂、天下情懷,一湖勝狀、天下美景,一城煙火、天下至味,一港通達、天下氣度。千年古城岳陽,江湖形勝之間,麋鹿歡騰、江豚逐浪、候鳥翩躚;煙火人間之中,時代奔涌、風物流韻、奮斗不息。這片充滿山水靈性的熱土,始終是滋養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與豐厚沃土。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余紅老師潛心五載、數易其稿創作的《洞庭人家》,以浩渺洞庭為宏大舞臺,以宋家三代為敘事經緯,深情書寫了改革開放浪潮下的壯闊史詩,傾情熔鑄了激越的開拓精神與深沉的家國情懷,為新時代鄉土文學注入了歷史縱深與人文溫度,堪稱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扛鼎之作。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劉啟峰強調:《洞庭人家》的創作實踐,為我們樹立了標桿。希望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此為契機,牢牢把握精品創作這個中心環節,奮力攀登“高原”之上的“高峰”:一是要深植沃土,情系人民。二是要胸懷大局,書寫時代。三是要淬煉修為,德藝雙馨。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與“十年磨一劍”的執著,潛心創作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文藝精品,充分展示“文藝岳家軍”的時代風采。
岳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余友安振奮地說:“余紅女士以《洞庭人家》為題,突出‘洞庭’特色,著眼‘人家’變遷,正是聚焦這最具人間溫情的單元,通過對宋氏一門命運的深度書寫,完成了對洞庭湖地區改革發展歷程的一次全景掃描、全程紀錄與深刻審視。‘洞庭人家’一題,洋溢著詩意氤氳的‘文化味’、湖光山色的‘生態風’、市井人間的‘煙火氣’,波連深藍的‘國際范’,與剛剛在岳陽閉幕的第四屆湖南旅發大會主旨不謀而合。
時代之歌:偉大變革中的生態覺醒
“《洞庭人家》的本質是以洞庭湖為‘時空體’,將治水抗洪、企業改制等事件轉化為審美客體,在‘水的漣漪’中凝練民族精神。其核心價值正是 ?‘用文學重寫歷史’ 的美學實踐。”湖南理工學院教授劉創說。小說以宋家三代命運為軸,展現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洞庭湖區從“圍湖造田”到“退田還湖”的生態革命。主人公宋明澤三次創業的坎坷歷程,折射出民營企業家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
湖南省作家協會原主席王躍文評價:“余紅的《洞庭人家》堪稱編年史、創業史,從掠奪資源到保護綠水青山,是中國發展的縮影;人物群像血肉豐滿,織就了真實的人物畫卷;地理書寫,時空融合,彰顯了文化印記,凸顯了大湖神韻;社會底色,斑駁陸離,大事小說,書寫了時代悲歡和時代變遷。”
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閻真認為:“《洞庭人家》將個人的家族史和中國的發展史結合起來,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將地方文化色彩與一江碧水結合起來,將宋家和羅家的糾葛、博弈、正邪同國家發展命運、重大歷史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畫面感極強。”
岳陽市作協副主席、岳陽市工商聯副主席葛取兵說:“感謝余紅老師為岳陽的企業家樹碑立傳,期待更多的作家創作更多反映時代變革和岳陽企業家風貌的鴻篇巨著。”
《岳陽晚報》原副總編、評論家萬輝華說:“這部長篇小說以生態環境作為主題,聚焦洞庭鎮自新時期以來,四十年來鄉鎮建設帶來的巨變,昔日的貧窮落后的漁村,變成了市場繁榮,美麗宜居的生態小鎮,不啻是一枚重磅‘炸彈’,讓岳陽的生態小說創作更上了一個臺階。”
大湖文學:構筑鄉土文學的新地標
“今天的研討會特別有意義,回歸故事的誕生地、生長地。余紅筆下的曾經滋養無數生靈與故事的洞庭湖,是以主角身份迎來對其靈魂的深度叩問,是文學與故鄉、文學與大湖的一次深情擁抱。”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文學》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沈念說,《洞庭人家》就像十年禁漁的洞庭湖里躍出水面的一條大魚,在當代文學的大江大湖中劃出了一道閃光的弧線。
“洞庭湖是我們的母親湖,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洞庭湖的神話與神秘,靈動與遼闊,讓人想到‘文學是最接近創世紀的’。 可以說,余紅在《洞庭人家》中完成了一次典型的 ‘水鄉創世’的文學實踐:她以大湖大水為場景,為源泉,以湖湘精神為光,為靈魂,書寫獨特的大湖文化,讓我們重新回到精神原鄉,找到屬于自己,也屬于這個時代的生命記憶與文明密碼,構建了新時代 ‘水鄉創世’的大湖史詩。”湖南理工學院教授劉創說:“小說中呈現的地域風情是大湖史詩的底色,塑造的人物群像是大湖史詩的靈魂,小說表現的時代變遷是大湖史詩的主題,呈現的歷史美學是大湖史詩的支點?。”
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副會長、湖南理工學院韓少功研究所所長楊厚均指出:“《洞庭人家》是洞庭湖敘事的新起點,家庭敘事的新拓展,女性敘事的新突破。”
五年淬煉:精神原鄉寫輝煌
余紅分享創作歷程時動情說道:“五年間走訪百余位老漁民,調查了三代老湖區人,跟隨巡湖隊見證生態保衛戰。”這些浸入式體驗讓她記錄下“江豚奶爸”何大明等原型人物,更親耳聽到退養企業主的懺悔:“當年只認‘經濟硬道理’,如今才懂綠水青山的珍貴。”洞庭湖邊說洞庭,她曾創作《洞庭春曉》《洞庭秋》《洞庭飛歌》等關于洞庭湖的作品,如今,從洞庭人家穿越洞庭,她的《洞庭人家》橫空出世,“將她的精神原鄉洞庭湖升華為承載文化記憶與時代精神的多重符號,展現了湖湘大地的滄桑巨變與人文溫度,譜寫了一曲敘事浩闊、氣勢恢宏的時代壯歌,堪稱新時代洞庭湖區的《山鄉巨變》。”袁碩望表示。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彭東明說:“小生活,大時代。《洞庭人家》是余紅作為洞庭湖的女兒與家鄉、與時代、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的鴻篇佳作,體現了岳陽文學在全國文壇的地位。”
湖南理工學院原院長、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余三定,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段華,中國范仲淹研究會副會長黃軍建等名家也慷慨激昂地發言,就余紅文學創作的突出成就與其文學創作的精神原鄉之間的血脈聯系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深刻的論述。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