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 | 沈昭 時間 : 2024-12-22
分享到:
12月20日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日子,近日,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發布發布,繼續書寫文學中的澳門故事。
“澳門文學叢書”自2012年開始啟動,啟動以來已出版四批共66冊,包括2014、2015、2016、2019年推出首批22冊、第二批21冊、第三批13冊以及第四批10冊的澳門文學作品。是次出版的一套13冊第五批叢書連同第一至四批,共出版79冊,分散文、詩歌、小說三種體裁,涵蓋當今澳門文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
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13冊中有8篇散文,4篇詩歌和1篇小說,從數量上也能看出散文和詩歌是澳門文學創作的重鎮,小說則相對顯得比較弱。這與澳門文學發展的土壤息息相關。眾所周知,澳門文學的發展建立在報刊媒體發達的基礎上,澳門的報紙副刊是澳門文學發表的重要原地,這自然為詩歌和散文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比如李峻一的散文《這些年我發過的誓》是作者十多年來在《澳門日報》副刊的專欄文章的集子,公榮的散文集《我與天蝎相望》同樣是發表在報紙副刊上文章的集結。雖然都是曾發表在報紙副刊上的文章,但作家們的寫作風格和作品內容不能用讀者刻板印象中的澳門文學等同于“過客文學”來簡單的概括,李峻一的寫作側重于對世事的洞察思考,公榮的文章彰顯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張卓夫散文集《鏡海回欄》則談古論今,為讀者講述澳門的風土人情。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中唯一的小說是李懿的《過三關》,公開資料顯示李懿也是《澳門日報》副刊的專刊作家,此前《作品》《廣州文藝》《特區文學》特發表過她的小說,《過三關》收錄了李懿十二篇短篇小說與一篇中篇小說。全書聚焦于城市主題,以澳門為主要背景,通過多個人物的生活片段,描繪了當代澳門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探討青年人的愛情觀與婚姻關系,并重點關注現代女性的精神面貌。中篇小說《非法之王》,是對科幻歷史架空題材以及澳門的一次融合嘗試。這部小說集故事涉及家庭情感、個人成長、社會變遷等多重主題,展現了澳門人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交匯中的掙扎與適應。正如梁鴻鷹所言,澳門文學充滿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傳統文化的守護,以及對社會萬象的細膩表達。
縱觀澳門文學的發展脈絡與城市的發展分不開,一方面澳門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景觀,湯顯祖的《聽香山譯者》就為后世描繪了當時澳門作為海外貿易中心的盛況:“占城十日過交欄,十二帆飛看溜還。握粟定留三佛國,采香長傍九州山。”另一方自明清時起便有大量文人赴澳為澳門文學締造繁榮景象,這其中包括有譚鐘麟、丘逢甲等,20世紀20年代澳門本土詩歌發展飛速,澳門第一個文學社團雪社憑借舊體詩詞獨領風騷,50年代的刊物《新園地》后來轉成了在當下孕育無數作者的《澳門日報》副刊。80年代后澳門文學社團、刊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86年,澳門詩人韓放提出要建立“澳門文學形象”,此后澳門文學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詩歌、散文持續發力,小說也嶄露頭角。誠如王蒙先生在《澳門文學叢書·總序》中所寫的“澳門文學正在走向自覺,一個澳門人自己的文學時代即將到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