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4-12-28
分享到:
(本網訊 記者 陳欣)經過為期20天的培訓學習,湖南省第二十三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全體學員圓滿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于12月27日下午在湖南毛澤東文學院舉行了結業典禮。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胡革平,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游和平,副主席、湖南毛澤東文學院院長謝宗玉出席結業典禮。結業典禮由湖南毛澤東文學院副院長劉哲主持。
結業典禮現場
黨組書記胡革平講話
胡革平在講話中對大家圓滿完成學業表示祝賀,就學員對文學工作提出的建議和意見給予了詳實的解答和回復。他說,本屆研討班學習期間,適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10周年,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此次主題學習意義重大,對于建成文化強國,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指導原則、實踐路徑、工作要求,其中談到要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心環節。總書記還講到,要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為此,我們特意邀請省委黨校的教師進行了專題講座,希望學員們認真領會這種安排的特殊意義,在實現文化強國這一重大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明確未來的任務和行動方向。他從“個人與時代的關系”“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堅持自己的寫作”“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四個方面,向學員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他說,廣大作家應當將個人小我融入時代大我,建立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更廣泛、更親密、更新型的關系,在新時代文學的大潮中盡情展現創作才華。文學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描寫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人,讓文學的聲音在有血有肉的人物心靈中回響。他指出,文學創作是一項孤獨的事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堅持自己的寫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既然選擇了文學,就要把創作當做一種追求、愛好、理想和情懷,摒棄功利、靜如止水,雖遠必達。
在談到中國作協推動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時,胡革平指出,真正的山鄉巨變,是一種結構性變化,這種結構,包括心理結構和外部世界的結構,這種變化是非常深刻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后,他寄語學員,深耕于文學,鉆研于作品,多閱讀、多思考,努力提升文學素養和創作技巧,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為湖南文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與會領導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學員代表高志平、楊敏芝、劉流、易敏、楊航濤、范慶奇、劉斌凌、陳潤生、吳麗莎先后發言,表達了對湖南省作協和毛澤東文學院的感謝,暢談了對文學創作的思索。他們表示,此次學習聆聽了名師大家的精彩授課,參與了深度的學術探討,收獲了寶貴的思想啟迪和方法指導,也加深了對文學使命與責任的認識。同時,也將以此次學習為起點,把所學知識回饋到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牢記作家的使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回饋母校。
胡革平、游和平、謝宗玉、劉哲為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