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 黃尚恩 楊茹涵 王泓燁 張昊月 時間 : 2024-11-15
分享到:
4年來民族文學事業邁上繁榮發展新臺階——
中華各民族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鑄就和培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文學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載體,承載著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獨特作用。4年來,各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進取、勇攀高峰,民族文學創作碩果累累,理論建設蓬勃發展,翻譯和傳播工作空前活躍,作家隊伍不斷壯大,各民族文學之間的交流日益深入,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新成就。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民族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談到,近年來,中國作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引導廣大作家牢記“國之大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在各地區、各民族的具體推進。特別是2022年6月以來,中國作協同有關團體會員單位,設立了一批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各地不斷創新思路,整合資源,廣泛開展文學交流活動,將新時代文學實踐點作為少數民族作家創作的加油站、優秀作品的孵化器,推出了一大批高揚時代精神、反映時代變革和人民奮斗、書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優秀作品,受到了文學界和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背景下,民族文學創作發生了三個比較明顯的轉變?!敝袊鐣茖W院研究員劉大先談到,一是以20世紀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歷程為題材的作品比重明顯增加,其中既有對紅色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也有對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山鄉巨變的動情表達;二是現實主義成為主潮,美學風格以質樸清新為主,顯示出強烈的現實關切和當代意識;三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旨歸,在民族文化的書寫上凸顯出和合共生的中國氣象?!斑@些轉變彰顯了中國多民族文學共同繁榮發展的嶄新面貌,展現了中國文學多元一體發展的總體格局?!?/p>
談到近年來民族文學創作出現的新變化,《邊疆文學》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潘靈認為,少數民族作家以往更關心本民族或者家鄉文化的獨特性。但這些年他們的視野得到了極大拓展,“更加關注所處的時代整體,關注各個民族的團結進步,注重以各民族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體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魅力?!?/p>
不斷壯大民族文學作家隊伍
中國作協始終高度重視民族文學人才的發掘與培養,積極主動做好團結隊伍、凝聚人才、繁榮創作的各項工作。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黃國輝介紹,截至目前,中國作協會員中的少數民族會員人數,已由2020年的1523人,增長至1822人,會員總數中占比達到11.3%。近年來,各省級作協和行業作協也著重加強對各民族青年作家的培養力度,民族作家隊伍整體更加成熟。在2024年召開的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上,參會的少數民族作家占比15.5%。少數民族作家隊伍的不斷壯大,為進一步豐富我國多民族文學的樣貌、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出更加蓬勃的力量。
“作為培養民族文學新人的重要陣地,《民族文學》漢文版每年堅持舉辦作家培訓班,邀請知名作家、評論家授課,組織作家展開對話交流,幫助各民族作家提升創作技巧、拓展創作思路。5個少數民族文字版也持續鼓勵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青年作家與翻譯家的創作與翻譯活動,為他們搭建了廣闊而堅實的成長平臺?!薄睹褡逦膶W》主編陳亞軍談到,《民族文學》在全國尤其是民族地區,創建了40多家《民族文學》創閱中心,每年舉辦改稿培訓班,助力青年少數民族作家成長,推動更多寫作者走向成熟。
寧夏的《朔方》同樣把發現和培養各民族青年作家擺在編輯工作的重要位置?!端贩健穲绦兄骶幓饡帘硎荆陙?,《朔方》編輯部深入基層舉辦培訓班、改稿班,就是希望發現和挖掘更多有創作潛力的少數民族作者。同時,他們還與寧夏文學藝術院攜手,以導師帶徒的形式對具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作者進行重點培養。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一批又一批少數民族作家、詩人以《朔方》為起點,逐漸在全國嶄露頭角。
機制創新助推民族文學高質量發展
4年來,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單位不斷創新機制,在作家體驗生活、創作過程和作品發表等方面,推出各具特色的實際舉措,合力助推新時代民族文學高質量發展。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邱婧認為,新時代以來,中國作協組織“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實施“文化潤疆”“文學援藏”“文潤北疆”等舉措,支持少數民族重點文學作品創作、優秀作品出版、優秀作品翻譯、理論評論建設、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等;充分發揮文學的“母本”作用,推動民族文學與諸多文藝形態的深度融合;積極組織各民族作家參與國際文學交流活動?!斑@些工作和舉措有力推動了民族團結進步,充分發揮了文學在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方面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民族文學的傳播力和影響力?!?/p>
內蒙古作協主席滿全說,內蒙古作協持續實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扶持項目和文學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扶持項目,組織各民族作家深入農村牧區、廠礦企業、邊防哨所等基層一線,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需求。同時,持續建設“內蒙古文學重點作品創作工程”,通過發布現實題材選題,引導作家關注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創作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和基層生活的優秀民族文學作品。
民族文學的整體繁盛離不開細致縝密的組織工作和團結和諧的創作氛圍。廣西作協主席東西談到,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特別活躍,涌現出一批實力強勁的少數民族作家。近年來,廣西作協出臺《廣西優秀原創文學作品獎勵辦法》,以實際舉措推動廣西原創文學創作,很多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得到了扶持?!霸诖_定創作人才培養方案時,我們重點推薦少數民族作家,就是希望各民族作家的作品共放異彩?!?/p>
西藏作協常務副主席次仁羅布談到,西藏作協每年組織優秀作家為基層作者傳授文學寫作的技能,他們從最基礎的小說、散文創作開始普及,提高西藏各地市作家的寫作水平。與此同時,2023年中國作協第一屆西藏作家班在湖南舉行,今年第二屆西藏作家班的學習也已圓滿完成。每一屆作家班有30名學員,他們在毛澤東文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創作學習,收獲頗豐。
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在各民族地區的廣泛傳播,得益于出版與翻譯工作的積極推進。“‘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是新疆作協扶持和鼓勵作家翻譯家創作的具體舉措?!毙陆鲄f副主席熊紅久介紹說。該工程每年出版25本至30本書,其中少數民族作家的原創作品和少數民族作家的翻譯作品各占一半。新疆作協和新疆人民出版社連續7年推出“新時代天山文叢”,有力擴大了優秀作家作品的影響力。
駿馬奔騰,百花競放。4年來,各民族作家勤奮創作,以優秀的作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引領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文化強國建設匯聚起強大合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