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4-03-16
分享到: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雪怡
“湖南日報《春到清溪》這篇報道,生動鮮活,選材精當,很好地體現了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有限的篇幅,讓讀者重溫了周立波先生的文學履跡,感受到了他的精神之光。”3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鄧凱點贊湖南日報當天刊發的報道《春到清溪》。他表示,中國作協將進一步深化與湖南省的合作,加強統籌謀劃,推動文學事業與鄉村振興緊密對接、深度融合,使清溪村的振興之路走得更加堅實、精彩。
最近幾年來,青山環護的清溪村借文學之風,掀起了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浪潮。這個春天,湖南日報記者通過蹲點采訪,探訪文學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將在清溪村的所見所聞凝于筆墨、精心打磨,于3月15日在湖南日報一版頭條刊發《春到清溪——“鄉村振興的文學樣本”益陽周立波故鄉見聞》,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圍繞“文學+”
展現鄉村振興新畫卷
《春到清溪》圍繞文學的引力、張力、魅力,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生動報道清溪村“文學+”的經驗成果,展現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文風自然細膩,讓人倍感親切。
“清溪村,就是時下最好的文學樣本。”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張雪云認為,此文內容詳實,圖文并茂,接地氣,聚民心,記者做的功課很扎實,不僅描繪了清溪村的美麗景色,還采訪了大量的本地村民。在靈動的文字和鳥語花香中融入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象,讀來讓人欣喜。同時,作為一名寫作者,她表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沾滿泥土和青草的作品,向著文藝高峰跋涉前行,抒寫新時代的雄渾詩篇。
“從清溪村回來不久,就讀到湖南日報上刊登的《春到清溪》一文,感覺特別親切。”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長沙市作協副主席方雪梅認為,記者們顯然已沉入到清溪村最真實、最原生態的鄉村生活肌理中,觸摸到清溪巨變的節律。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的鄉村煙火氣,讓人如行走在翠柳綠李花艷的清溪村村道上。文中所涉及的人與事,鮮活生動,充分展示了以事實說話的新聞真實性的力量。
解鎖流量密碼
把握時代脈搏引共鳴
《春到清溪》一文,于鄉村巨變中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引發各界人士共鳴,得到了中國作家網、湖南省文聯官網、湖南省作協官網、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等主流平臺的轉載傳播。央視3月14日《新聞聯播》播發《書香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展現清溪村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之路的成果,大大助力這座村莊解鎖流量密碼。
“21座作家與出版社書屋,是一座座通向未來的夢想之屋,更具象地給鄉村文化引流。”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長沙市作協副主席奉榮梅表示,除了鐵路橋墩上巨幅連環畫和長長的清溪雕塑畫廊,點綴鄉間的書屋、劇院、藏書館等也讓清溪村這個文學原鄉有了更加獨特的文化氣質,徜徉其間,可切實感覺到文化賦能鄉村的可持續性巨大能量。
長沙市作協副主席、天心區作協主席簡媛亦將清溪村21座書屋比作夜空中的21顆星星,點燃文學愛好者的夢,也照亮鄉村振興前行者的路。“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領略中國鄉村的時代變遷,也能更深入思考文學對于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
有著多年記者經驗的長沙市文聯文學編輯朱敏,稱此文“讓人眼前一亮”。文章中“為人民書寫的人,人民深深記得”一句讓她印象深刻,這也是她行走在清溪村時的最大感受。
春意暖人心
充滿泥土芬芳與鄉村煙火氣
周立波和他的《山鄉巨變》于69年前在清溪村種下的文學種子,乘著鄉村振興春風開出了新時代之花。這朵花與《春到清溪》報道一同散發的泥土芳香與文學熱氣,溫暖著當地村民、讀者們的心。
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村民、農民詩人鄧春生在讀《春到清溪》時,“心潮澎湃”。他說:“感謝《湖南日報》,以文學的角度展現清溪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感謝周立波先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想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這句詩來形容對清溪村的熱愛。在他心中,清溪村是最美的詩篇,是他生命的源泉和歸宿。
清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周海燕是土生土長的清溪村人,在這篇報道中“再次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以及清溪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并表達了自豪之感。周立波故居紀念館館長曾虎也盛贊湖南日報《春到清溪》“真實而細膩地記錄了清溪村的巨變”。
不少讀者在新湖南客戶端的報道評論區寫下留言:“此文上連了天線,下接了地氣;既轉了作風,也改了文風。尤其是標題,簡明扼要,寓意深遠”“文章主題宏大,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清新,內容和形式俱佳,是青年記者學習之典范”“作家的文學原鄉,文氣萬千,朝氣蓬勃”“要讓更多的人回村,把鄉村建美建實”……
(參與采寫:曹輝 邢玲 張佳偉 廖慧文)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