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英俊 時間 : 2024-02-29
分享到:
研討會現場
2月28日,由魯迅文學院、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石一寧,《詩刊》主編李少君,《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程紹武,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長賀正舉等出席研討會。張陵、康偉、周長超、陳濤、張健、王國平、劉大先、譚杰、紀紅建、賀秋菊、周熠等專家學者以及《“海牛”號》作者張雪云參加研討。研討會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持。
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2021年,我國首臺“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鉆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鉆機鉆探深度。這一深海試驗的成功,填補了我國海底鉆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備保壓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鉆機裝備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聚焦深海科技,以海底巖芯取樣鉆機“海牛”號首席科學家、“時代楷模”萬步炎的科研經歷和心路歷程為主線,講述了“海牛”號科研團隊秉承“國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的理念,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定創新自信,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實現技術超越背后的動人故事,是近年來在中國報告文學科技題材領域,記錄新時代科技創新、具有大氣象的作品之一。作者以深海資源開發、中國探索深海的科普知識,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構筑作品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與精神推動力,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記錄了中國海洋勘探裝備技術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艱辛過程,書寫了以萬步炎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展現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磅礴力量。
吳義勤致辭
吳義勤在致辭中指出,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史詩性的偉大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涌現出很多時代楷模和英雄人物,廣大作家應以嶄新的姿態回應時代呼喚,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用文學記錄時代脈搏,描摹生活萬象,書寫出真正抵達人心的文學作品。作家張雪云創作的《“海牛”號》是一部富有時代氣息、現實溫度,充滿正能量的報告文學作品。該書以百科全書式的方式展現了我國海洋鉆探技術發展的艱苦卓絕歷程,生動刻畫了“海牛”號研發帶頭人萬步炎“時代楷模”的立體形象,成功塑造了一支科研團隊,彰顯其背后自主創新、艱苦奮斗的科學家精神,傳遞時代價值,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意識、投身科研事業,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懈努力;相信這部作品會收獲更多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徐可主持研討會
胡革平致辭
胡革平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湖南作家在科技題材的創作中產生了一批鼓舞人民精神力量的報告文學力作,比如龔盛輝的《中國北斗》、紀紅建的《大國制造》等。今天研討的湖南苗族作家張雪云的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也是這一題材的優秀作品。該作聚焦海底巖芯取樣鉆機“海牛”號科研團隊,弘揚了中國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是一部為國之重器立傳、為“時代楷模”立傳、為時代精神立傳的用心之作。
賀正舉致辭
賀正舉在致辭中說,經過一年多的采訪創作和精心編輯,《“海牛”號》終于出版面世。該作在講述“海牛”號科研團隊勇于創新、攻堅克難的動人故事之外,還為廣大讀者呈現了中國探索深海領域的科普知識,從而告知讀者深海資源的可貴和全球海洋競爭的激烈,深刻反映了文學界和出版界共同牢記“國之大者”,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以優秀文學“答卷”回答時代“問卷”的初心與使命。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一部好的報告文學作品,需要作家具備寬闊的視野、犀利的目光、深邃的思想和敏銳的審美能力。《“海牛”號》不僅主題重大,內容豐盈,且蘊含深刻,既寫出了時代英雄、時代氣象、時代精神,又呈現出題材選擇精準、結構把握精巧、文本敘事沉穩、細節豐富生動,場景呈現真切、精神內核突顯、視野宏闊審慎、審美溫婉靈動、人物形象飽滿多元等創作特點。作者以女性的獨特思考,以一貫優美的散文化語言,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還以夾敘夾議的方式介紹了海洋開發時代背景和專業知識,讓有硬度的科技故事變得生動與鮮活,柔中寓剛,視野開闊。該作感應時代呼喚,彰顯人民立場,寫出了科研工作者的嚴謹與專業、質樸與善良、熱情與孤獨、辛酸與幸福,中國科研人的精神由此也得到最真實的反映和最生動的詮釋。
《“海龍”號》作者張雪云
張雪云是湖南70后作家,在湘西偏遠鄉村出生、成長,曾經20余年扎根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她始終密切關注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在答謝詞中,張雪云表示,《“海龍”號》是向中國科研工作者致敬,向“時代楷模”致敬,向偉大的時代致敬。在采寫過程中,她多次落淚,深感科研工作者背后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她希望本書能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海牛”號科研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面向未來,攀登科技高峰,向深海挺進,“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自信與豪邁。
合影留念
文/圖 中國作家網李英俊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