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作家網 | 王覓 時間 : 2023-11-03
分享到:
在中國當代文壇,王蒙是一位重要而特殊的作家。1953年11月1日,王蒙開始動筆寫作《青春萬歲》,文學創作之路也從此正式起步。70年來,他在不同歷史時期均推出了具有開拓性的優秀作品,在共和國的文學記憶中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人民藝術家與中國當代文學——王蒙文學創作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
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的“人民藝術家與中國當代文學——王蒙文學創作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旨在全面梳理和總結王蒙文學創作對于中國當代文學的啟示和價值,推動中國當代文藝繁榮發展。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高雨出席研討會并講話。“人民藝術家”、原文化部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王蒙在會上致辭。中國作協副主席莫言,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
王蒙在致辭中深情回憶自己的文學生涯、心路歷程和創作心得,向關心和支持自己創作的各界同仁表示感謝。他說,自己的人生命運、寫作成果、所受考驗,都來自歷史與時代的風云波濤、來自中國共產黨的改天換地、來自中國式現代化的追求,一路走來,離不開師長、朋友的愛惜與保護。王蒙還同大家分享了對于當下文學的新思考,表達了未來繼續創作的信心。
胡和平表示,王蒙同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在藝術上堅持銳意進取、開放包容,始終辛勤耕耘、不斷前行,是對黨忠誠、初心不改的榜樣,是記錄時代、抒寫時代的模范,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代表。召開本次研討會,既是向王蒙同志表達敬意,更是總結他的文學創作成就,研討他“做人民的學生、在生活中深造”的創作歷程,學習他為黨和國家、為人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風范。在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準文藝工作的正確方向。要繼承發揚王蒙同志等優秀文藝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的忠誠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歷史跫音、堅守人民立場,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在譜寫時代華章中勇攀文藝高峰,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張宏森表示,王蒙先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標志性人物,70年來創作了2000多萬字的作品,出版小說、散文、詩歌和學術著作近百部,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要向王蒙先生在文學創作上取得的成就致敬,他的創作見證和表現了共和國的社會進步,開拓并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在題材內容和風格技巧上的創新創造譜系。要向王蒙先生在文學工作上作出的貢獻致敬,他發掘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創新性的作家作品,有力地推動了文學潮流,促進了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要向王蒙先生在文學道路上展現的精神致敬,他熱愛國家,始終用筆墨描繪民族復興、講述“國之大者”;他熱愛人民,總講起在人民之中、“做人民學生”的幸福;他熱愛創造,主動把最鮮活的時代經驗、最新銳的藝術技巧,隨時吸納到自己的創作中。王蒙先生的精神是敞開的、活躍的、真誠的,讓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創造者身上的魅力與活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熱情投入到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事業之中,以王蒙先生為榜樣,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文學的力量。
高雨表示,王蒙先生始終與黨同心、與時代同行,深深扎根于人民,創作出一部部穿透靈魂、直抵人心的作品。王蒙先生是中國當代作家的典范,是共和國發展的見證者和共和國文學發展的參與者,他的文學創作充滿理想與激情,凝聚著對黨、國家、民族、人民的真摯感情,描繪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王蒙先生是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理念的熱誠踐行者,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和基層群眾建立起深厚感情,始終保持旺盛藝術生命力和蓬勃創作活力。王蒙先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長期致力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滿懷熱情地投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之中,他對《老子》《莊子》《紅樓夢》等古代傳統典籍的解讀成為文壇一道獨特風景,產生了廣泛影響。
研討會上,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學期刊社的作家、文藝評論家們分別發言,圍繞“王蒙的創作歷程與中國當代文化變遷”“王蒙創作的現實主義品格”“王蒙與《紅樓夢》的當代詮釋”“‘人民至上’與中國當代文藝的發展方向”等議題展開討論。大家認為,王蒙的作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創作理念,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資源,開拓了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新境界。
施戰軍談到,王蒙的創作中有“力”,他心里住著一個老子所說的那個握力無與倫比的天然的孩子,有著深綿勁道的文化軟實力;王蒙的創作中有“愛”,塑造了一系列給人深刻印象的有理想、有憂慮、更有涵養的美好女性形象;王蒙的創作中有“調”,作品涉及的歌與曲、音樂家和藝術家如同繁星閃耀。王蒙是一位御風而行的抒情詩人,這是他的風格特色之一。他的創作具有沉雄混沌又清麗超拔的美學特征,寫出了無邊復雜的悲歡離合,寫出了無盡滄桑的風雨涼熱。他是共和國文學根、魂、情、義的博大精深的寶貴擔當。
莫言說,王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老師,也是我們敬仰的前輩。他到現在依然堅持寫作,始終保持著沖鋒在前的姿態、開放精神和與時代生活的密切聯系。他不遺余力地扶持年輕人創作,讀他的作品亦能讓年輕作者提升信心、開拓眼界。王干認為,王蒙在不同歷史時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生命力,他的寫作為共和國貢獻了獨特的文學文本和精神庫藏。他是共和國的一面鏡子,是文學創新的一面旗幟,是追思現代性的智者,是中國“意象流”小說的大家,也是激勵青年作家的良師。張清華表示,王蒙是中國當代文學變革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實踐者。從歷史方面看,他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文主義的統一;從文學方面看,他代表了新中國這一代作家所能取得的思想和藝術成就高度。郜元寶談到,王蒙研究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王蒙研究基礎材料層面的工作,在文獻資料方面為王蒙研究提供切實保障。宋炳輝表示,王蒙的作品顯示了獨特的藝術個性和魅力,在海外廣為流傳和翻譯。他的卓越文學成就及其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出的貢獻,也源于他開闊的世界性視野、開放的文化心態和兼容并蓄的藝術胸襟。
陳曉明通過“例外狀態”這一概念闡述了王蒙創作的藝術本性,勾勒出作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寫作特色和時代張力。孟繁華以王蒙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創作的與青年有關的作品為例展開分析,認為那段曾經的歷史和那種純樸而干凈的青春力量,在今天的文學生活中依然發揮著影響,鼓舞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長。張志忠注意到,聲音在王蒙的小說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論是音樂之聲、言語之聲、朗誦之聲還是天籟萬物之聲,都對實現作家的創作意圖發揮了積極作用。孫偉科談到,王蒙始終保持著對《紅樓夢》的深入研究,持續關注紅學生態,熱心扶植紅學新人,其在紅學上的理論創新對建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在張凡看來,王蒙以新疆為題材的漢語小說創作,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漢語小說創作的高峰,在新疆當代文學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文學價值。
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慶富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喻靜作總結發言。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協、國務院參事室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導班子成員、相關專家學者等參加研討會。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