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3-01-18
分享到:
文丨林日新
我的家鄉青石灣是雪峰山東麓的一個小山村。
村子地處丘陵,背靠大山,左右也皆是高山。正前方是一片田壟,不大,約一百來畝。但這些田大多是些冷水田,山浸水多,陽光不充足,莊稼長勢不太好,作物的收成很難維持村民的基本生活。
新中國成立前,村里的成年男人大多靠一挑貨郎擔養家糊口。他們翻越雪峰山,走湘西,上貴州、下廣西;穿侗寨、過瑤嶺、闖苗鄉,收鴨毛、獸皮,用針線貨換藥材、山貨,再到古鎮高沙市銷貨,兌成現鈔……
改革開放后,村里年輕人相繼南下廣東闖世界,村子里成了老人、孩子的天地,人們戲稱是“9961部隊”(“99”指老人,“61”指兒童)。因為缺少勞動力,上世紀80年代種植的雪峰蜜橘一年稀疏一年,最后只稀稀拉拉剩下幾棵,每年結的果子大多是酸不拉嘰的,不僅賣不了錢,村民自己都不喜歡吃,任果子在園里傲雪斗霜,自然掉落、腐爛。村里的中學生說,“落紅(果)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俗語云:“要想富,先修路。”
十年前,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年們苦于青石灣人出入不便,常年要靠兩足爬山過界,肩挑手提,有人起頭,發起捐款修路的倡議。于是,你一千,我三千,他五千……不到十天便集起了十萬元。恰巧,當時,政府有一個“村村通路”的扶貧項目,村支書又為村民爭取到了三十萬元。經過修路隊一個多月的辛勤勞動,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公路就建成了。從此,村民改變了手提、肩挑、馬馱運輸的歷史。
公路修好后,向往美好生活的村民們相繼從山外運來紅磚、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于是,一幢幢精致的小別墅矗立在青山綠樹之中。后來,又引來了山泉,裝上自來水,屋頂上還裝有太陽能,院子里修有沼氣池……一些村民過上了幸福、寧靜、愜意的農家生活。
九年前,村里的一個學果木專業的大學生阿斌想回鄉創業,打算承包村里原來的蜜橘園。他父母想不通,堅決反對,說:“別人考大學是為了躍龍(農)門,你居然想回鄉種木,太丟人了!”阿斌勸父母:“學以致用。我學的是果木專業,家鄉有這么多的果園,正好可以施展我的才華。”村支書聽說后,大力支持阿斌,不僅出面勸通了阿斌父母,還為他擔保貸款十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
如今,阿斌的果園里種植有蜜橘、火龍果、葡萄、獼猴桃、黃桃等十多種水果,每年收入幾十萬元。此外,他還種有一大片金錢柳,其芽葉可以炮制成青錢柳茶。茶廠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建之中,估計今年投產,到時,可以招收二十多個工人,讓鄉親們就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為不少家庭解決令人棘手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后來,村里又有幾個青年回鄉創業,有養雞養鴨養豬的,也有加工飼料,也有成立建筑公司的……山村一下成了創業的熱土。
去年夏,建設最美鄉村的春風也吹到了青石灣。村支書把這個喜人的消息帶給村民:“希望鄉親們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建設最美院落。”阿斌當即表態:“這是一件功在當世、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捐十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得知消息后,也紛紛打錢到村里的公益賬號里,不上三天,一個僅五十戶的小山村就有四十人次捐款,總金額達三十多萬元,遠遠超出村干部的預期。建設工程很快就在村支書的領導下,井然有序地開始了。
如今的青石灣,幢幢小樓煥然一新,條條道路平坦寬闊,坡坡堤壩綠草如茵,家家院落繁花似錦……如世外桃源一般。
青石灣這十年的變化,是我們國家無數個山村的縮影。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