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 時間 : 2023-06-12
分享到:
6月12日,湖南省第十四期專題文學(散文)研討班暨“郴州古村落”文學采風活動在郴州正式啟動。
儀式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6月12日訊(記者 袁思蕾 胡邦建 唐雨欣)6月12日,湖南省第十四期專題文學(散文)研討班暨“郴州古村落”文學采風活動在郴州正式啟動。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原主席譚談,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湖南省散文學會會長梁瑞郴,湖南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游和平出席并講話,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主任謝宗玉主持啟動儀式,郴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廖振華,郴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丹等領導講話,與來自湖南省作協、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省散文學會,長沙市文聯、永州市文聯、郴州市文聯的相關負責人,以及35位作家學員共同參會。
發掘推介傳統古村落文化 以文學力量推動郴州發展
6月12日,湖南省第十四期專題文學(散文)研討班暨“郴州古村落”文學采風活動在郴州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湖南省作家協會主辦,毛澤東文學院、中共郴州市委宣傳部、郴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郴州市作家協會協辦,旨在深入挖掘、宣傳、推介郴州的傳統古村落文化,充分展示郴州市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歷史資源,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響應省委“一地舉辦、全省聯動”“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號召,推動郴州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
廖振華介紹,郴州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古村落資源豐富,文化歷史底蘊豐厚。在1.9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中,格局完整、功能完善的古村落星羅棋布,萬余棟青磚黛瓦、翹角飛檐的古民居點綴其間。傳統村落,是民間文化生態“博物館”和鄉村歷史文化“活化石”,承載著歷史、文化和記憶,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
郴州市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通過積極申報國家傳統村落,大力推進保護發展項目實施,成效有目共睹。目前,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北湖區保和瑤族鄉小埠村等全市94個村莊已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傳統村落數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文學名家深情寄語作家學員 以筆寫就這片土地的美與情
儀式現場。
“郴州是一塊文化福地。”年逾八十的譚談,現場聊起與郴州數十年的淵源,回憶起從郴州走出去的一批有影響、有成就的作家,感慨這方充滿靈性的山水之地是孕育文學人才和作品的福地。他對此次活動的舉辦形式十分認可,并表示,此次活動將文學研討班搬到生活現場來、辦到基層來,倡導廣大作家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人民開展創作,是促進湖南文學事業向好發展的有益舉措,他期待通過這次活動,能產生一批優秀文學作品,推動湖南文學發展更上一層樓。
“郴州是我的血脈之地、胞衣之地。”郴州人梁瑞郴,又一次回到故鄉,記憶中的山水再次鮮活地出現在眼前,勾起了他心底的眷念。從郴江談起、再到莽山、蘇仙嶺,從古至今,歷史長河中有不少與郴州有關的文學作品,梁瑞郴對此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歷代文人徜徉郴州山水間,寄情于景,筆下生輝,令人心醉,而如今郴州隨時代發展變化,有許多值得發現和書寫的地方, 這是一座宜居之城、也是充滿文學氣息之地,“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筆描繪這里的山水、這里的人民,書寫這片土地的美與情。”
游和平介紹,本期研討班集結了全省35位在文學創作上較為活躍、文學成績較為突出,很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作家。本期授課采用現場情景式教學與創作采風緊密融合的方式進行,學員需要在學習采風活動結束后提交一篇高質量的文學作品。他希望,學員們用腳步丈量湖南大地,以妙筆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在暢游美麗郴州的同時積極交流創作經驗,分享創作心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接下來,6月12日-15日,參與本期文學研討班的嘉賓和學員將將走進郴州市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永興縣、汝城縣等地采風創作,遍訪古村落,體驗風土人情,用文學力量助力旅發大會,點亮文旅之光。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