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wwmac"></nav>
  • <nav id="wwmac"><source id="wwmac"></source></nav>
  • 評論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愛是江月的常主——讀李文金的《淥江逐夢》

    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2-03-27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20327112750.jpg


    文丨黃耀紅


    讀到李文金先生的《淥江逐夢》,純屬因文結緣。壬寅早春,從未謀面的李先生約我們至其府上作一夕宴飲。高堂華屋,芝蘭生春;二三書友,燈下微醺。其時,文學與還鄉,亦如沙沙細雨濡濕的夜色。

    李文金人如其名,文質彬彬,金聲玉振。他戴一副金邊眼鏡,著一身傳統漢服,雙目顧盼,談笑風生,言行之間,恍惚自有那詩書雅韻。

    《淥江逐夢》與拙作《一路還鄉》同在辛丑歲末問世,又都各自書寫自己的故土、風物、人情。這是一種巧合,似乎又是一種情緣。

    文字的神奇就在于,它的純粹足以跨越萬水千山,亦足以穿越熙來攘往,那里自有一份懂得和慈悲。


    李文金先生的故鄉在醴陵,淥江是他的母親河。

    醴陵自古有瓷城之美譽,而淥江,又是湘東的一息文脈,源遠而流長。更何況,那“淥”的發音,莫名會叫人想到瓷藝中的釉下彩,想起那江水里的綠意參差。遙想當年,二十三歲卻科場未第的左宗棠,曾于淥江書院擔任山長。就在那里,左公的才情識見,贏得了晚清重臣陶澍的百般激賞,由此成就一段湖湘佳話。

    在古典漢語里,清江為一脈,青山亦為一脈。一脈者,意味著相承,意味著前世與今生共在,傳統和現代相連。世之文學、文化與文明,之所以稱之為“文脈”,正在于“脈”乃生命的律動和精魂。

    千百年來,溱、洧始終在《詩經》里流淌,而汩羅江也在《楚辭》里鈷藍,無數江樓送別的詩韻更在古典的天空下余音裊裊。至近世,沈從文的湘西里有長河清澈,而被譽為臺灣文學祖母的齊邦媛先生又以其《巨流河》而道盡蒼黃時代里的生命悲欣。

    《淥江逐夢》也是與“水”相關的文學書寫,全書分六輯鋪開,曰:家族盛衰、五味童年、風華少年、三年磨礪、負笈中南、火紅歲月。不過,文金先生并非文學中人,更非職業寫作者,他的赫然事功更多地為商界所知。當經濟占據社會的中心,文學的邊緣化便以注定,這個于商海沉浮經年的儒者,而今反過來以文字來追溯和重構自己的精神家園。在我看來,他的文字,與任何外求無關,與文學名家無關,那純粹是來自出走與回歸的懷鄉宿命,來自內心汩汩不絕的故土深情。


    對于故鄉,每個人都是“風景舊曾諳”。

    李文金以其干凈而清新的文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將我們帶到他的故鄉,帶到那條泗水河邊。那里有簡車、垂柳、石橋,有門前的古樟,含苞的荷塘和粉墻黛瓦的祠堂,有春日的晨光、夏日的斜陽……

    我以為,他這些關于故鄉風景的詩畫呈現,與其說是一種文學修辭,莫如說是他此生的精神底色或行色。從那些自然風景里,我們得以窺見他內心的風景。那里有活力與生機,有溫暖與豐富,有驚奇與欣喜。一言以蔽之,那里有一種自然與人心的和諧。

    試讀幾段他的文字。

    春雨潤物細無聲,伴隨著驚天動地的雷聲,春雨從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油菜田溝,一壟壟綠茸茸麥苗地,一行行翻轉的草子犁溝里匯集,順著田溝圳渠,歡快地匯到一起。

    ——《泗水河的饋贈》

    夏天的傍晚,夕陽照在清波蕩漾的泗水河上,給河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微風乍起,細浪跳躍的水面,又像一床揉皺了的綠色綿緞,攪起滿河碎金。

    ——《魚塘逸事》

    谷堆推開之后,我娘再用推谷耙把小堆的谷子攤薄,推一行向后退一行,每兩小時推一次,推過的地方出現一道道柔美勻稱的金黃色谷印紋路。

    ——《曬谷坪的見證》

    春天,金燦燦的油菜花和藍紫色的蘿卜花,在陽光照耀下,變得格外耀眼;夏天,紅彤彤的辣椒,形態各異,有的像燈籠,有的像海馬,朝天椒則像過年放的煙火;秋天,金燦燦的南瓜,綠油油的冬瓜,書寫著豐碩,冬天,碩大緊實的包心大白菜,在潔白的雪花中如翠玉一般。

    ——《父親的菜園子》

    在李文金筆下,故鄉就像泗水河一樣長流不息,而他的思念也始終流動。對一個從小在“城市鴿籠”似的樓宇里長大的人來說,或許他們很難理解:這種云卷云舒式的自然情趣,這種勞作與耕耘的美好,這種身體與心靈的健康,奠定了一個鄉間少年的生命底色。那種底色不是別的,正是那基于自然和人心的愛與美。

    因此,這些鄉間四時風物與其說是一種風景,莫如說是一種趣味,一種襟懷,一種精神,它以那超越功利的審美性,安頓且治愈著我們長長的一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李文金的文字里有一種自然審美的品質。


    世間川流不息,人生百代過客。

    我們永遠都面對著有限與無限的生命追問。無數看起來強大與堅固的東西,最終都無法抵擋時間的侵蝕。

    那我們憑什么能生生不息呢?憑借人間的愛。

    沒有愛,就沒有未來;沒有愛,就沒有世界的生生不息。

    記得那晚,文金先生家的燈火很亮,但他的溫文爾雅卻是有光而不刺眼。他和我們說起故鄉的時候,并沒有那種志得意滿的驕矜,相反,他的話語間充滿感恩和謙卑。那么,這種修養,是不是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呢?

    在《淥江逐夢》里,我找到了答案,那里確乎有一種愛的光芒。

    我們知道,中國文化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倫理文化,每個人最初都是在倫理關系中“學以成人”。祖宗、家族、父母、兄弟之間,就是一個人愛的源頭,也是一個人接受愛、學會愛、傳遞愛的根本。

    文金先生懷念他的母親,那是一種愛的懷念。我們看到,這個尋常的母親,有著她對文化的敬重、對博愛的踐行。在她那里,孩子上學是生命里的莊重儀式。因此,不論多貧寒,她給孩子做新衣,買新鞋,在書包上繡紅星,煎蔥花荷包蛋;他鼓勵孩子自學,堅定他報考大學的信心。泗水河洪水爆發的時候,她平時省吃儉用,連一塊臘肉都要留到過中秋,但在災難面前,她將自己儲藏在樓上的食鹽、菜籽油和大米抬出來,贈給受災嚴重的親戚與鄰舍。她的大愛,令受施者感激涕零。我想,她給孩子這種愛的教育,至少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什么是悲憫,什么是格局吧?

    農家青年考上大學,對父母來說,那不知有多高興。李文金的記憶里永遠都是那些愛的影像。他寫父母在火車站臺上為他送行:

    “母親站在火車的月臺上,眼含難舍難分的淚花,目送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去省城;父親則追隨著緩緩駛出站臺的火車,一邊往前跑,一邊不停地朝我揮手告別。直到火車駛過泗汾鐵橋,父母飛奔的身影才漸漸地消失在我的視線之中……”(《喜慶的日子》)

    只有把愛當種子,愛才會開花。多年后,當文金先生大學畢業,到漣鋼工作。他將父親從醴陵鄉下接到城市與他們同住,朝夕相處,以盡孝心的場面便顯出一種愛的傳承。

    他這樣寫道:夏日的黃昏,滿天的彩霞染紅了十里鋼城,我和紅玲陪著白發蒼蒼的老父親在青山公園湖邊的長廊上散步。人流如織的青山公園里,晚風吹拂著湖水,綠荷疊翠的湖面似青盤滾珠,閃閃發亮。垂下水堤的絲絲楊柳,隨風飄蕩。”(《鋼城的懷念》)

    一切都是自然流淌。天倫之愛與自然之美,在這樣的文字里交相輝映。

    《淥江逐夢》有太多這種滿貯愛的生活細節。他這樣寫兄長:“很多時候,我都會在文達哥溫暖而又寬厚的背上,搖晃著進入甜美的夢想。我是趴在哥哥的背上牙牙學語漸漸長大的;我也是站在哥哥的肩膀上,登高望遠,看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啟智童年》)

    他這樣寫初中時的同學:“我和幾位好心的同學不忍心,常常吃到一半,就故意說我們吃不完,讓給他們吃另一半”。(《“貪吃”窘相》),

    絕大多數同學都帶去中餐,而一些家境困難的同學卻謊稱“自己只吃兩餐”,而李文金也“故意說吃不完”。讀到這些細節的時候,真有一種淚流滿面的沖動。我想,人間有苦難,但因為這樣的愛與尊重,我們才看見了那不熄的光明。

    愛與敬,從來就在一起。心中有敬意,才會懂得謙卑與感恩。文金先生說,在醴陵城北的佛字嶺下,李家世代都曾是當地望族。對一個家族來說,歷史是悲歡,是歌哭,是聚散,是起伏沉浮的命運。多年后,李文金在兒時老屋的地基上建起了“仁園”,以傳承醴陵城北李氏家族“知廉恥,識大體,懂孝道、講忠誠”的家訓。在李文金心里,遙想老屋形勝、追憶先祖背影,想象那些逝去的繁華,與其說是一種歷史榮耀,莫如說是對生命所來的追問。

    從這個意義上說,懷鄉并不止于自然風物的懷想,它的本質其實是精神血脈的尋根。唯其如此,愛才是歷史與未來的架通。


    《淥江逐夢》是一個人的精神自傳,是他由鄉村走向城市,又由城市反哺故土的人生故事。他的書寫首先屬于個人,屬于家族,屬于他筆下的村莊、河流以及那些逝去的歲月和依然飄香的煙火。

    然而,它的意義并不止于懷念,他以生動的細節與情境,為我們存留了近六十年來、一個湘東山村的自然與風俗。

    僅以過年為例,《淥江逐夢》就留下了諸多見證生命神性與敬意的習俗與儀典。如殺年豬、熏臘肉、做伏魚、制臘貨,如以草木灰洗蚊帳、用米湯漿蚊帳,如給大人孩子做新衣、炸紅薯片、打豆腐,如焚香秉燭敬神,敬祖宗,如擺上四香碟、四炒碟和十大碗……

    這些鄉間日常里,有一個鄉土中國的文化與審美,有充滿智慧的風土和人情。往深層說,這里有一個東方民族的詩意棲居。從這種詩意里,我們看不到狂放,而更多的內斂,是面對苦難的豁達,是生命的恩典。這樣文化精神,而今都化入我們的日常,化為中國文化的天人關系、生命態度與和諧人際,成為我們共通的精神家園。今天,在鄉村教育與文化面臨城市文化覆蓋甚至呈現出文化空心化的當下,作者的這些記錄,無疑自帶一份文化的使命。因此,我們對淥江逐夢的過程,也可以將其理解為文化薪火相傳的過程。


    李文金先生的客廳正中,有一幅超大的油畫。那是一棵蔥蘢的古樟。他說,坐在這里的時候,一抬眼就看見了自己生命的來處。那里有他的方言、飲食和此生不可抹去的記憶。一個人無論他此刻擁有怎樣的光華與榮耀,在故鄉的古樟之下,他永遠是河邊歸來的少年。

    于我而言,讀《淥江逐夢》更像是一場“沿溪行,忘路之遠近”的漫溯。

    李文金一路走來,都不曾離開過水的陪伴,出淥江而入湘水求學,出湘江而入漣水工作,出漣水而歸湘江奮斗。

    水,是時光的隱喻。但他心中的美與愛,他的文心與正念,卻始終明月臨照,他的精神家園永遠在水一方。

    當我從《淥江逐夢》的文字里走出的時候,莫名就想到蘇東坡于臨皋亭前的感喟:“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江是流變的歲月,月是那亙古的光照,江與月共同構成宇宙生生不息的時空。閑者固然是江月的主人,但讀過《淥江逐夢》之后,我想說,愛,更是江月的常主。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 <nav id="wwmac"></nav>
  • <nav id="wwmac"><source id="wwmac"></source></nav>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视频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天堂久久| xxxxx做受大片视频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大全|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老肥熟xxxx|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欧美激情视频网|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91av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BBBWBBWBBWBBW|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小h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四虎a456tncom| 日本一卡二卡≡卡四卡精品|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gogo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韩国大尺度床戏未删减版在线播放| 打桩机和他宝贝124是哪一对|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制服丝袜怡红院| 日本b站一卡二不卡三卡四卡| 免费视频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