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范誠 時間 : 2021-03-26
分享到: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應邀到好友家吃飯。朋友特意煎出一盤草綠色的粑粑來,讓我們品嘗,并叫我們猜猜是什么。我說是湘西的蒿菜粑,朋友笑了,說既對,也不全對。它確實是一種蒿菜加工的,但此蒿菜,是洞庭湖的藜蒿,而不是湘西山里的蒿菜。所以更準確地說,是藜蒿粑粑。
朋友是沅江人,藜蒿是洞庭湖邊的一種水生性植物,基本上生長在池塘或湖泊中,它們的鮮嫩莖稈,可以炒菜吃,口感脆爽。其葉可加工成粑粑,味道很好,營養價值也相當高。
我一邊品嘗著藜蒿粑,一邊感嘆。中華大地真是一片沃土,能長出那么多植物來。中國的老百姓也太偉大了,什么地頭的野草野菜,通過一雙雙巧手,都能做出可口的美食。
就說這藜蒿,也叫水蒿,有些地方又叫蘆蒿、蔞蒿。宋代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便寫到它:“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可見那時候,蔞蒿便是一種可吃的食材了。
俗話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洞庭湖邊有水蒿,湘西大山里就有各種山蒿。
山蒿的種類也更多了,有青蒿、艾蒿、白蒿,還有社菜等。青蒿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為菊科艾屬植物黃花蒿,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著名的青蒿素就是用它們提煉出來的。社菜也是一種蒿菜,每到春社時,湘西老百姓煮的社飯,就是用它加工的。白蒿呈白色,湘西的蒿菜粑是用它和糯米粉做成的。
每到春天,湘西一帶的白蒿發出嫩葉來,一片嫩綠。老百姓把它們采摘回家,用碓或者石槽搗爛,再和糯米粉加水一起揉捏,做成一個個綠色的粑粑。放進蒸籠中一起蒸熟,一個個綠油油的蒿菜粑,味道十分的好。現在湘西鳳凰、吉首街頭或者旅游景區都在賣的蒿菜粑,就是這個。
在我的故鄉湘西南崀山,人們很少吃這種蒿菜粑,而喜歡吃一種“燕子花粑粑”。主要原料燕子花也是一種蒿菜,學名叫“鼠曲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有藥用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濕等。因為是每年燕子歸來時開的花,故鄉人給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燕子花”。它是一種開花的植物,長在地里,成片成片,苗呈白色,細看上面有一層絨絨的白毛,開一種黃色的小花,很好看。小時候我們也采它們做過豬草。
不管是洞庭湖區的藜蒿粑、湘西的蒿菜粑還是故鄉的燕子粑,都是用野生植物加工成的,在一些地方,直接稱它們為“草粑粑”,最為生動貼切。它們是大自然的精華,滋養著一方百姓。它們之所以好,一是味道好,二是綠色環保,三是好保管,便于攜帶——用樹葉子包裹,蒸熟,可以保鮮,可以冷藏,想吃的時候,從冰箱里取出來,加熱就行。
它還能喚起人們的記憶,勾起大家對童年的美好懷想。那種親手采摘蒿菜、加工粑粑的過程,是令人回味無窮的。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