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時間 : 2023-02-20
分享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新的一年,各地作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部署工作,引導廣大作家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新的一年,內蒙古作協將緊扣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推動內蒙古文學高質量發展。聚焦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組織實施《內蒙古文學重點作品創作扶持工程》,推出一批反映山鄉巨變、勇攀文學高峰的文學精品;圍繞“禮贊新時代”主題,深化現實題材創作,用文學作品描繪書寫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主題,開展“到生產一線去”采訪創作活動;圍繞“兩個打造”主題,推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作品。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學活動,以中國作協《內蒙古文學創作三年幫扶合作計劃》為契機,策劃舉辦生態文明與生態文學、東北文學發展聯盟等系列主題文學活動。全力培育文學新人,認真組織開展新入會會員培訓班,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文學創作筆會和內蒙古青年作家宣傳推介活動。大力開展公共文學服務,用好內蒙古文學館公共文學服務主陣地,舉辦面向基層作家的敕勒川文藝大講堂、評選文學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扶持項目,推動文學走進尋常百姓家。廣泛聯合各類媒體、調動多方資源,努力實現“文學+”跨界傳播、“破圈”發展。
2023年,遼寧省作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推進新時代遼寧文學高質量發展。一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分層次開展培訓;開展“貫徹二十大精神 記錄新時代成就”主題創作活動;通過公益大講堂和文學志愿服務活動,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向基層延伸。二是以“一個工程”“兩個計劃”為載體,推動文學發展。“一個工程”即“文學遼軍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兩個計劃”即“新時代遼寧文學群峰聳峙計劃”和“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三是繼續實施“金蘆葦”重點作品推介工程,引導文學遼軍“在地性”書寫,加大對優秀長篇小說的扶持推介力度。四是抓好文學獎項評選,樹立正確的創作導向。辦好第十一屆遼寧文學獎、第十二屆遼寧優秀兒童文學獎、第四屆遼寧網絡文學“金桅桿”評論(研究)獎,進一步提升遼寧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發揮遼寧文學研究中心、遼寧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作用,加大對“文學遼軍”的研究和推廣,推動網絡文學作品評論研究。五是切實加強文學遼軍隊伍建設。組織第十四屆簽約作家、特聘評論家的評聘工作;繼續實施青年作家導師制,培養一批有發展潛力的“90后”“00后”作家;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聘請法律顧問,幫助作家做好維權工作。六是開展豐富實效的公共文學服務活動。堅持“文學在哪里,作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繼續辦好“播撒文學的種子——文學名家進基層·公益大講堂”,打造“文學遼軍走基層”志愿服務品牌,推進文學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開展“文學之鄉”創辦活動;開放“文學遼軍展示館”,創設“作家活動日”。
上海市作協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新一年全面推進各項工作。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凝心鑄魂。引領廣大作家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思考如何創作更多高質量的文學作品,自覺承擔文化使命,增強人民文化自信,用文學講好中國故事。二是加強整體部署,使各項重點文學創作提質增效。圍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參與上海“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充實“紅色起點”、龍華革命烈士題材等項目,繼續推進有關創作;圍繞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抓好現實題材的規劃創作,使上海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偉大實踐成為文學創作生動表現的內容;圍繞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學展現,做好“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新史詩”轉化、衍生的后續文章。高度重視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爭取推薦更多上海作家作品、上海首發或出版的作品進入該計劃,做好新一屆茅盾文學獎和其他國家級文學獎項的申報。三是推動文學公共服務形成多種模式,優化指導基層文學組織和文學活動。以文學進社區、進學校為重點,努力形成更寬的工作面。全力辦好思南讀書會,指導其他文學閱讀平臺的創設和運作。四是高水平開展國際國內各項文學合作與交流活動。推動上海寫作計劃、上海國際文學周、上海國際詩歌節持續提升影響力。提升“一帶一路”和臺港澳地區文學交流熱度,恢復并加強與“長三角”文學聯盟的聯動,繼續舉辦與新疆作協聯合培訓作家的活動。支持所屬各雜志社舉辦更具權威、更高水平的文學評獎、文學排行榜和文學公益活動。五是高質量建設各類人才隊伍,提升服務作家水平。繼續形成和推介一批在各文學門類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具有成長性的青年文學人才。運用好品牌性文學活動平臺,讓文學人才有充分的展示和活動空間。加強團結凝聚新文學組織和新文學群體,引導新文學群體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升作品品位和專業水準。
四川省作協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一新”“二大”“三有”“四高”工作思路,全面落實四川省第九次作代會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圍繞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治蜀興川戰略部署,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確保四川文學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以“十百千”文學人才工程為切入點,完善優秀作家培養機制和各類文學獎項扶持獎勵機制,在發現和培養優秀中青年作家上下功夫、出實招、見成效;加大服務新文學群體作家的力度,營造拴心留人、惜才愛才的良好環境;以加強作家權益保護為抓手,強化文學隊伍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文學川軍人文修養。圍繞重大時間節點,緊扣中國作協兩大計劃,實施文學精品助推工程,開展文學作品攀高峰和精品打造項目,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發揮文學陣地獨特優勢,通過《四川文學》《星星》和四川作家報刊網等,發現培養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中青年作家;加強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鞏固提升《當代文壇》《中國網絡文學研究》在學術界的地位作用;加強各級作家網和新媒體建設,將更多優秀作品推薦給讀者。利用南亞文學交流中心,大力推動中國文學、四川文學“走出去”;深化川渝、川浙文學合作,推進跨行跨界協作;持續做好文學公益活動,大力加強網絡文學活動。
2023年,福建省作協將進一步全面加強黨對作協工作和文學事業的領導,在真抓實干中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思想引領,積極開展文學實踐活動。圍繞“文化潤疆”“文藝援藏”“閩寧對口幫扶”以及其他重大主題、重大節慶開展文學活動;推進“深扎”文學實踐活動;省、市、縣作協聯動開展“新時代山鄉巨變 文學與你同行”主題志愿系列活動;舉辦中國泰寧·綠色詩會暨首屆閩派詩歌活動周、“福建見福 福建見美”知名作家看福建等文學活動,舉辦新時代閩派文藝理論家批評家高峰論壇。二是加強精品創作和人才培養。組織作品申報茅盾文學獎;根據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工作部署,完成作品推薦等項目落實工作;實施“新時代山鄉巨變”等福建本土題材重點扶持項目;組織第二屆“福在八閩”全國征文活動、第四屆福建中長篇小說雙年榜、第37屆福建年度優秀文學榜、首屆“愛心杯”原創華文兒童文學征文活動、第二屆“我為鄉村寫首詩”征集活動、編輯出版《福建百村百詩》(第一輯)等文學活動,以及和各有關單位聯合舉辦各類文學征文活動。舉辦全國青年詩人訓練營、福建作家第11期培訓班、中長篇小說高研班、文學新人培訓班等,選送中青年作家參加各類文學培訓活動;積極組織各類文學研討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宣傳和展示優秀作家作品。
(本刊記者呂漪萌、劉鵬波、許婉霓采寫,劉鵬波執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