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紀紅建 時間 : 2015-04-21
分享到:
唐達成1928年生于北平,1946年在上海新聞專科學校上學,1948年在臺中《天南日報》任編輯,1950年到北京任《文藝報》編輯、總編室副主任,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唐達成早年的筆名叫“唐摯”,以文學批評起家并嶄露了出色的才華,這方面可舉他對王蒙的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的兩次評論為代表。特別是在1957年第l0期《文藝報》上唐達成發表的《煩瑣公式可以指導創作嗎?──與周揚同志商榷幾個關于創造英雄人物的論點》,更被認為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振聾發聵之論”。但為時不久,就因“丁玲、陳企霞反黨小集團”事件被清理出文壇,成為“文化異端”分子,劃歸為右派。
文革后的1978年,錯劃“右派”問題得到改正的唐達成重返《文藝報》任編輯,1979年擔任《文藝報》編輯部主任。當時在沙灘北街2號大院的簡易房里辦公。當時,為文藝正名,唐達成積極參與了批《苦戀》和周揚、胡喬木關于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的辨論。唐達成復出后,不再用唐摯這一筆名,而多用唐達成。唐摯、唐達成這兩個名字,把一個人的一生渾然截為兩段。就是在寫那篇毀譽參半然而聲名赫然的《批〈苦戀〉的錯誤傾向》時,唐達成曾對朋友說過:“我不想用真名。也不愿意用唐摯的筆名。我想還是重新起一個新的筆名好。”
唐達成在文壇仕途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是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受命對《苦戀》的批判。《苦戀》是作家白樺寫的一個電影劇本,“中國啊,我愛你,但是你愛我嗎?”,是《苦戀》提出的一個中心問題。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這個問題可以視為是對黨的權威的直接挑戰!茲事體大,當時“分管意識形態領域的幾乎所有頭面人物,直至總書記、總設計師”全部出動,“嘔心瀝血,絞盡腦汁,集體完成一篇批判文章”,以對《苦戀》做出“擺事實,講道理”的深入批判。而寫作這篇批判文章的“歷史重任”,最終落到唐達成與唐因的頭上。在經歷了“八易其稿”的漫長艱難的歷程后,唐達成與唐因的《批〈苦戀〉的錯誤傾向》一文,刊載于1981年10月7日的《人民日報》上。由此,唐達成在文壇中的份量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就連后來唐達成被推舉成為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代表時,推薦表上列出的重要一條就是“所著文章《批〈苦戀〉的錯誤傾向》在全國有很大影響”
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中國作協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文壇內部宗派勢力和政治勢力的斗爭與妥協中,唐達成脫穎而出,當選為作協黨組書記,成為中國文壇第一人。同時任中國作協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主任等職。這個時間段,文藝工作正處在百廢待興的復蘇期,肩負這樣的重任,唐達成自然是一位大忙人。1987年當選為黨的十三大代表,1996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委會委員、主席團委員。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