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郭密林 時間 : 2015-03-10
分享到:
陳日光兄是我于1991年端午節在湖南省汨羅縣參加“全國首屆詩人節”時認識的同室詩友,他個頭不高,但精神頭很足,年齡不小,卻姿態很低,尤其是當他手捧筆記本,畢恭畢敬地向我這個晚輩請教所謂寫詩秘訣的時候,搞得我非常的不好意思。
不久,由于單位領導的排擠,我被迫下海南謀生,途徑廣東省湛江市,就到海康縣的陳日光家中住了一宿,感覺格外投緣。
此后,雖然工作寫作很忙,斷斷續續一直聯系著,時隔23年,一下子寄來這么多詩文,還是讓我吃驚不小。
首先,日光兄供職監察工作,在辦案的過程中,對官場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請看《釣魚》:“我用魚蟲釣了一條小鯉魚/她不知用何餌/釣了一條叫廳長的大魚。”諷刺權錢、權色交易現象。其《形象工程》:“前任用青色瓷磚/后任改為黃色的/繼任之繼任……成了血色的。”諷刺好大喜功的官僚主義和主觀主義現象。而《腳印》:“獸,留不下人的腳印/有的人,卻留下獸的腳印。”則是忍不住對貪官的一種痛罵。《網民》:“監控腐官的探頭。”一詩驗證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是監督貪官最好的武器——詩人結合自己的工作,把微型詩的寫作當作工作的利器和延伸,一箭雙雕,何樂不為?
其次,日光兄做人實在,非常重感情、重義氣。比如《紅豆》:“癡情人凝固了的帶血淚滴。”紅豆是一種具有特殊情感寄托的物質,詩人表面取紅豆細圓紅潤的特色,用癡情人—凝固—帶血—淚滴,簡練地演奏出一曲情人之間永恒而復雜的思念的交響,看起來簡單、容易,其實百感交集,最難以言表。
再看《樹樁》:“失卻繁華的滄桑歲月。”使人想起樹樁曾經的萌芽、秧嫩、枝繁葉茂的高傲和挺拔……詩人像歷史考古一樣向我們展現它生命的化石,可以說是精雕細琢到了極致。
另外《楊梅果》:“情人相思的淚滴/ 又酸又甜。”把楊梅的味道和相思的味道連在一起;《炊煙》:“游子的中樞神經/常常讓鄉思/痛得不輕。”把炊煙和神經、鄉思病連在一起,派生出一種詩意的延伸,讓人回味、聯想……這就是詩人的微妙之處,即旨在言之外,意在情之中。
上述微型詩,詩人以思念的情感為線,把紅豆、樹樁、楊梅和炊煙物象串聯起來,或濃縮成一段小故事、小情緒、小象征,讓讀者在情感和物象的流連中,浮想聯翩,意味無限。
再則,日光兄比較重視詩歌的警示作用。你看《礁石的感慨》:“累累傷痕的制造者/偏偏是那些殷勤的獻花者。”諷刺社會上那種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勢利小人。
最后的《歲月》:“一張經不起揮霍的限額銀行卡。”警示人們要珍惜時間,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在日光兄的詩歌世界里,漢俳是寫得最為成熟、最為成功的。先看《江邊農家》:“江上數只鴨/碧波戲水追魚蝦/岸竹隱農家。”押韻、朗朗上口,簡練、淡雅,純粹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
同理,《古渡口》:“欸乃聲聲來/半百老翁把渡擺/水花一路開。”亦是一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筆墨,讓人身靜性閑、心曠神怡。
而《櫻花》:“清純似雪花/香韻淡淡亦瀟灑/蜂蝶舞上下。”以靜寫動,以虛寫實,也是靜中有動,虛實相間,妙趣其中也。
其《節日公園逛》:“堤邊柳絲長/靚女石凳吻情郎/行人慕鴛鴦。”和《靚麗黃昏》:“老伴手牽手/路人相看不害羞/散步晚飯后。”則是老少相互映襯的一種對比,一種情趣,一種休閑和愉悅。
但《打工者之妻》:“數載守空房/夫在異鄉打工忙/月圓更惆悵。”則在月亮圓滿與人生空缺的強烈對比中抒發一種孤獨和無奈。
不過,詩人日光兄卻在人生的悲歡離合中獨享一份耕耘的自得和快樂。《釣魚》:“釣魚實有趣/朋友釣條大紅鯉/我得三行詩。”
另外,日光兄的古體詩也是寫得輕松、悠閑,怡然自得,好不快哉!
先看《秋雨驚夢》:“連日秋雨何其多,夢系老父小屋破;夜半驚醒瓢潑雨,魂魄已過南渡河。”撇開其藝術技巧不講,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而此詩的“魂魄已過南渡河”,真是父居小屋兒擔憂,日光兄的這種孝心,在當今的啃老時代確實難得,令人尊敬。
最后《夏日小景》:“老樹枝頭蟬兒噪,小園燕雀喚相好;牧童吹笛柳堤下,旁有黃牛閑吃草。”好一個“旁有黃牛閑吃草”,豈不正是詩人日光兄生活靈感偶得的一種閑情逸致的典型寫照。
日光兄就是一頭老黃牛,在工作中耕耘反腐的成果,在生活中耕耘家庭的幸福,在寫作中耕耘靈感的收獲。
日光兄的微型詩、漢俳和古體詩,沒有拐彎抹角,沒有矯揉造作。小巧玲瓏,晶瑩剔透……日光兄用自己簡單、實在,原汁原味的小靈感、小生活,讓我們感動、感悟,讓我們返璞歸真。
打開日光兄的小詩,一顆敦厚、樸實的童心撲面而來——
童心不老,詩歌長青!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