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龔愛林 《湖南日報》2018年8月17日第15版 時間 : 2018-08-20
分享到:
湖南文學近年來捷報頻傳,從2013年到2018年的6年時間里共有8部作品獲得全國文學大獎。雖然年年有獲獎,年年有作品,但感覺精品力作還是不多,能夠產生持久影響力的經典作品太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開拓思路,多出精品力作,助推湖南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
我覺得首先要幫助作家端正創作態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擴寬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鼓勵作家走出書齋,走進火熱生活,去了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
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就要求作家具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體驗,具有接地氣的創作態度與創作心態。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作家習慣于閉門造車,不關心、關注火熱的社會生活實際,不思考、探究人民群眾關切的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生活感受與體驗十分薄弱,因而創作上缺乏源頭活水。只有端正創作態度,調整創作姿態,改變創作作風,才有可能寫出與人民群眾同氣相求、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的優秀作品來。
近年來,湖南省作協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精準扶貧”“兩型社會建設”“洞庭湖治理”“湘南產業轉移”等省委重要工作及群眾關注的重大社會熱點,進行了一系列文學采風活動。不少作家在采風過程中深受觸動,涌現了一批好作品,我省作家紀紅建剛剛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報告文學《鄉村國是》、湘西作家龍寧英前年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報告文學《逐夢》,這兩部作品都是作家在省作協組織的“作家看湘西扶貧開發”文學采風活動中深受觸動,找到靈感,激發創作熱情,從而孕育出來的兩部文學精品。省作協將繼續組織發動作家加強深入生活、采風等活動,讓作家們更加廣泛深入地接地氣、強心氣,為寫出更多精品力作創造條件。例如,下一步將圍繞湖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總遵循,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讓“一湖四水”安瀾,一江清水東流,推出生態文學采風活動,用文學的獨特方式助力“藍天保衛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其次,要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的工作力度。要摸清家底,充分發現青年作家中確有創作潛力的“亞名家”,進行重點關注、重點推介、重點培養。
湖南文學要迅猛發展,就必須形成老中青結構合理、梯次分明的作家群體,確保整體上后繼有人、創作力可持續。繼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湖南有鄧湘子、牧鈴獲獎,去年湖南又有周靜、李少白兩位獲獎,湖南兒童文學群體之所以能夠多年佳作不斷、獲獎不斷,成為全國最為突出的作家群體之一,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但是,湖南文學中的有些領域發展還不夠平衡,可以向文學高峰沖頂的精品力作還很缺乏。大力激發實力派作者的創作潛力,不斷提升創作質量,努力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激發新一代作家的創新能力,應該是解決難出精品力作問題的行之有效的重要舉措。要充分發揮毛澤東文學院培養作家的功能,多辦改稿班、高研班、青年作家培訓班。事實證明,作家改稿班、高研班、青年作家培訓班對于提高作家的創作水準、提升重要作品的寫作質量很有裨益,王躍文的《愛歷元年》、閻真的《活著之上》、何頓的《來生再見》、馬笑泉的《迷城》、龍寧英的《逐夢》、紀紅建的《鄉村國是》、湯素蘭的《阿蓮》、余艷的《守望初心》等具有相當影響的作品,都是作家用“工匠精神”沉淀多年,用“繡花功夫”反復打磨,再通過改稿會等多種方式精雕細琢,產生出來的文學精品。通過這些方式,多層次、多門類、多途徑地促進實力派作家的創作提升、做好青年作家的培養工作,為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搭建更好的平臺,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三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創造良好的文學生態。發揮重點作品扶持工程的導向作用,重點關注現實題材創作。繼續實施發表作品獎勵制度,激發作家創作精品的熱情。例如切實推進湖湘歷史文化名人長篇小說創作規劃,推出更多“湘味”更濃的文學力作。文學是文化藝術影視出版等方面的重要基礎與源泉之一,廣電湘軍和出版湘軍的輝煌與上世紀80年代文學湘軍的輝煌密切相關,建設文化強省,打造影視演藝等諸多文藝領域的原創精品力作,面向當代生活促進文化積累與創新,湖南文學應該也一定能夠起到應有的基礎性作用,擔當起重要的歷史使命。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