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張杰 時間 : 2018-04-19
分享到:
時代發展對新媒體文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媒體文學應如何展現出更深刻的內涵?應如何打造符合時代要求、有時代擔當的文學精品?圍繞這些話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學者。
影響中國文學的固有格局
隨著網絡傳播的迅速發展,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創作隊伍和讀者規模都日益壯大,網絡文學創作數量呈井噴態勢。
山東師范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認為,新媒體文學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主要體現為:寫作者人數多,作品數量大;讀者人數多,作品影響力大;網絡作家成為我國文學創作的重要力量。
周志雄表示,網絡文學承擔了大眾通俗文學的功能,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休閑娛樂文化作品,對當代讀者的壓力舒緩、夢想啟航、情感體驗及精神形塑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同時,以網絡文學為源頭的網絡文學IP產業鏈的形成也極大地推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房偉表示,新媒介的發展,使得文學的娛樂性、想象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釋放。
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建軍認為,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已經影響了中國文學的固有格局。一個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中國作家協會吸納了網絡文學作家會員,并設立了網絡文學的推薦平臺和研究項目。
正視作品文學精神缺失等問題
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給傳統文學帶來新的形式和內容,使文學格局更加多樣化。但需要正視部分新媒體文學文化內涵弱化、文學精神缺失等問題。
房偉認為,網絡文學的確存在忽略社會現實人生、缺乏批判性的問題,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首先需要網絡文學作家拿出更大勇氣和魄力,以經典標準要求自己,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總體上,網絡文學的娛樂性追求大于思想性和藝術性探索。”周志雄認為,但并不是說網絡文學就沒有人生的思考,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在細節、故事片段中蘊含著作者的人生體驗與思考,也不乏現實關懷。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總體上的精神格調是積極的,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比如獨立、自尊、自強的女性主義通俗文學表達,勤奮、努力、陽光的主角形象對正能量的彰顯,自由、平等、公正的故事理念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文學讀者眾多,與作品的時代精神氣質分不開,網絡文學作品的文化內蘊與文學精神往往被娛樂化的故事沖淡了,但并非完全缺失。
在楊建軍看來,不能籠統地認為,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都存在對社會人生思考和現實關懷缺位的問題。從文化產業的發展視角看,新媒體文學的良莠不齊,背后的資本推手難脫其咎。例如,部分為了博人眼球而藝術水準欠缺的作品,因為有了網絡關注熱度,而被資本以增殖為唯一目的追捧,導致了一批低水平作品的泛濫。
完善作品扶持機制
時代發展給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媒體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更多的網絡文學精品力作。
周志雄建議,網絡作家需要增強歷史使命感,不斷提高文學藝術水平,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質。完善作品扶持機制,中國作協、文學網站應加大對優秀網絡文學作品選題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優化原創網絡文學作品推優、網絡小說排行榜、網絡文學評獎的評選機制,將優秀網絡文學作品推向大眾,引領讀者的閱讀。加強網絡文學評論工作,培養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學評論人才,形成網絡文學創作與評論互動的良性局面,促進我國網絡文學創作水平的提高。
“新媒體文學要有時代擔當是當務之急,也是新媒體文學要走上高水平良性發展所必需的。”楊建軍說,新媒體文學之“新”,不應該僅僅是傳播手段之“新”,而應該是契合時代特征的文化精神氣質之“新”,更應該是千百年來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在當今時代的表達、思考與探索之“新”。從目前新媒體文學發展看,一批經過市場淘洗,既好看又好賣的作品正在逐漸出現,文化資本在經過“IP”熱之后也開始逐漸冷靜,網絡文學相關的法規與監管也正在完善。
房偉認為,塑造新時代的文學精神,需要網絡媒介資本與網絡作家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批評家改變歧視態度,以嚴謹扎實的研究,努力推進具有說服力的網絡文學研究。網絡媒介資本要改變對于網絡文學的過度透支,從經典培育角度出發,提出“文學經典”養成策略,打造出真正走向世界的經典中國網文。網絡文學的經典化,除文學創作之外,文學批評家也應改變置身事外、默然待之的態度,從文學資料研究、文學經典化的淘洗、文學史納入、文學經典個案研究等角度推進網絡文學研究。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